返回首页

电子信息产业有哪些税收优惠政策

58 2024-01-18 18:05 admin   手机版

电子信息产业有哪些税收优惠政策

经过30年的高速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国家出台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给予科技含量高的电子信息产业多方面税收政策扶持。

增值税

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其自行开发生产的软件产品,在2010年前按17%的法定税率征收增值税,对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即征即退。

企业所得税

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发过程中的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同时延续了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享受的企业所得税优惠。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与其他产业相比,获得了更大的税收优势。

出口退税

从2009年1月1日起,航空惯性导航仪、陀螺仪、离子射线检测仪、核反应堆、工业机器人等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由13%、14%提高到17%;电导体等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由11%、13%提高到14%。从2009年4月1日起,国家又将CRT彩电、部分电视机零件、光缆、不间断供电电源(UPS)、有衬背的精炼铜制印刷电路用覆铜板等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7%。

我国十三五规划与电子信息专业有什么关系

一是突破核心关键基础技术,增强体系化创新能力,夯实产业发展基础。瞄准信息产业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布局建设国家创新中心,建设一批创新企业、产业联盟等,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加快落实《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推进纲要》,重点突破集成电路、传感器等具有全局影响力、带动性强的核心关键环节,打造全产业链协同创新机制。继续实施强基工程,强化核心基础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电子材料和专用设备等支撑保障能力。瞄准产业发展制高点,选择新型计算、人工智能、生物智能传感等前沿关键技术开展联合攻关,抢占产业发展主导权。强化关键技术协同创新,突破高端存储设备、新一代移动通信设备与系统、智能传感、虚拟现实、新型显示等新技术,强化基础软硬件协调发展,构建先进核心技术体系,实现群体式创新突破,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强化科技创新活动中的知识产权导向,积极推进创新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建立重点领域专利池,推动知识产权成果标准化。

二是促进产业链融合配套发展,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构建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以新型信息消费需求为导向,着力推动软硬融合、制造与服务融合、网络与产品融合,延伸传统信息技术产业链条,培育产业新增长点。鼓励和引导产业链各环节配套发展和产业链横向整合,增强产业链整体竞争力。跳出跟随发展模式,以骨干企业为引领,以掌握核心技术为基础,探索发展新模式,围绕绿色服务器、智能硬件、智能交通等领域完善产业生态。支持企业间战略合作和兼并重组,在电子信息制造业若干重点领域推动形成一批企业规模大、创新能力强、品牌知名度高的龙头企业,培育“专精特新”的“小巨人”企业。结合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加快优势产业集群、区域新增长极形成,推进东部、中西部地区产业差异化发展,打造优势互补的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把握信息技术融合化的趋势,推动产业发展模式创新,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构建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

三是推动电子信息与传统领域融合创新,以应用促发展,提升产业支撑国家战略保障能力。落实《中国制造2025》,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工业智能传感器、智能工控系统、工业机器人等核心技术产品和智能装备系统,加快提升生产过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能力,推进生产线柔性改造和智能工厂建设,大力推广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落实“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构建电子信息产品融合创新平台,加强共性标准制修订,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面向家电、医疗、农业、能源、交通、金融等行业典型需求,发展智能家居、智慧医疗等融合性新产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建设面向行业需求的解决方案,促进行业应用快速发展,提升信息消费水平。推进重点行业信息技术应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引导行业协会、企业和研发机构共同组织产用合作联盟,进一步完善产用合作公共服务环境。

四是加快发展信息安全产品,壮大信息安全产业,保障国家网络信息安全。促进安全可控产品与服务的联合技术攻关和产业应用,突破云计算、大数据、工业控制以及其他重要领域信息系统所需关键软硬件产品,加快安全可靠通信设备、计算机、网络设备、工业控制系统等信息技术产品的研发与应用,构建关键软硬件产品和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仿真模拟测试平台,优化安全可控信息技术产品的推广机制。强化信息安全产品的评估认证工作,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产品生产企业社会信用体系。加快发展信息安全产业,提高保障国家信息安全的产业支撑能力。

五是优化产业出口结构,加强产业国际化布局,全面提升产业国际话语权。进一步提升一般贸易占比,推动出口产品向高端发展,不断优化电子信息产业出口结构。建立完善头筹协调机制,持续推动电子信息产业“一带一路”、中美合作、中欧合作等国际合作计划实施,结合海外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推动通信系统、光伏等优势产能走出去,加快自主技术标准海外推广应用,扩大国际影响力。积极推动企业“走出去”,鼓励企业通过国际并购和国际研发团队引入获取高新技术,建立健全全球研发、生产和营销体系,加强国际资源利用,提升产业国际化布局和运营能力,扩大自主品牌国际影响力。发挥企业、协会、标准化组织等多方力量,积极参与国际技术合作研发、标准制修订,加强专利合作,建立多层次、多渠道沟通交流合作机制,提升产业国际话语权。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