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乒乓球项目发展改革历史?

184 2024-06-11 09:51 admin   手机版

一、乒乓球项目发展改革历史?

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大约经历了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26年至1951年,欧洲乒乓球运动的鼎盛时期。在这期间,规则的改变和器材的改革,有力地促进了技术的发展。如球台由4.8尺长增至5尺,球网由6.5寸高降为6寸,球从软球改为硬球。对比赛时间也做出规定:一场三局两胜的单打,不得超过1小时,五局三胜的比赛不得超过1小时45分钟,禁止用手指旋转球的那卡尔式发球。

第二阶段 1952年至1959年,日本乒乓球震动世界乒坛。

第三阶段 1959年至1969年,中国乒乓球队崛起,朝鲜乒乓球队崭露头角。

第四阶段 1971年至1979年,欧洲队复兴,中国乒乓球队重整旗鼓。

第五阶段 1981年至1988年,中国乒乓球队攀上世界高峰,演变成“中国乒乓球队对垒世界各国队”的局面。

第六阶段 1991年以后,世界各国乒乓球队对垒中国乒乓球队,成绩卓著,欧洲队领先5~6年。中国乒乓球走出低谷,重攀高峰。

二、农业银行70年改革发展史?

农业银行自成立起,就肩负着服务三农的历史使命,承担着支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光荣任务。70年来,农业银行作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骨干和支柱,始终扎根三农沃土,与我国三农事业同心共济、同向而行。

因农而生:新中国第一家专业银行应运而生

新中国成立时百废待兴,为尽快恢复和发展农村经济,1951年7月,农业银行的前身——中国农业合作银行成立,这是新中国设立的第一家专业银行。1952年7月,根据党中央精兵简政的有关精神,农业合作银行被撤销。1955年3月,为适应农业合作运动的需要,农业银行再次恢复,并正式被命名为“中国农业银行”。1957年4月,国务院决定将农业银行并入人民银行。1963年11月,国家为加强农业资金的统一管理,批准第三次设立农业银行。1965年11月,在机构调整中,农业银行再次被撤销。农业银行“三设三撤”是我国农村金融事业艰难探索的写照。在设立期间,农业银行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发挥着农村资金筹集和供应的主渠道作用,为新中国建立初期的经济恢复、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以及农村信用合作事业发展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因农而长:在改革开放历程中挺立潮头

改革开放之初,农村成为改革的最前沿,农村商品经济快速发展,对农村金融提出了迫切要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审议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中明确:“恢复中国农业银行,大力发展农村信贷事业。”1979年2月,农业银行第四次恢复设立,成为承担农村金融业务的专业银行。从恢复成立到1993年,农业银行统一管理支农资金,集中办理农村信贷,领导农村信用合作社,积极支持农村商品生产和乡镇企业发展,逐步成为全面办理农村各种金融业务的综合性银行。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加快了金融改革步伐。从1994年起,农业银行先后经历了“一分、一脱、一剥”改革,即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分设、农村信用社和信托投资公司与农业银行脱钩、向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不良资产,逐步向国有商业银行转轨。在转轨过程中,农业银行“转轨不转支农方向”,进行了大量的商业化金融服务三农探索和实践,为建立和形成以商业性金融为主,政策性金融、合作金融共同发展的农村金融体系作出了积极贡献。

2007年1月,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了农业银行“面向三农、商业运作”的市场定位,要求稳步有序推进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农业银行认真落实“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的股改方针,开创性实施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成功完成了财务重组、引进战投、公开上市“三部曲”,兑现了股改不改服务三农方向、上市不减服务三农力度的郑重承诺。股份制改革使农业银行建立起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实现了服务三农与商业运作的有机结合,为长远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因农而强:在乡村振兴征程上书写农村金融事业新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带领全国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业银行坚持面向三农定位不动摇,在服务乡村振兴中着力开创三农金融服务新局面。

农业银行坚持把服务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金融工作的总抓手,围绕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持续推动机制创新、服务升级、模式转型。全面深化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设立乡村振兴金融部,强化服务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保障。开展服务乡村振兴专项行动,加大粮食安全、乡村产业、乡村建设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强化县域和乡镇网点布局,构建了人工网点、自助银行、“惠农通”服务点、网上银行和移动服务“五位一体”的渠道体系。打造“三农+小微”双轮驱动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普惠金融业务实现跨越式发展。着力推进县域三农业务数字化转型,构建广覆盖、低成本、高效率的农村金融服务新模式,提升了三农金融服务线上化、智能化水平。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征程上,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的力度更大、领域更广、模式更新、效率更高,开启了农村金融事业的新篇章。

农业银行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70年来,农业银行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农业银行不忘初心、接续奋斗,坚持聚焦本源主业,坚持改革创新驱动,为三农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在建设国际一流商业银行集团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

服务三农的国家队。农业银行坚持向县域三农倾斜金融资源,推动县域金融供给显著改善,三农金融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截至2020年末,农业银行县域贷款余额5.3万亿元,增速多年持续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余额居同业首位;县域网点12545个、自助银行5150个,网点县域覆盖率达100%,电子机具行政村覆盖率达75%;实施“掌银下乡”行动,推动手机银行进村入户,县域掌上银行注册客户达1.65亿户;在分支行设立了59个三农产品创新基地,推出三农专属金融产品230个,打造了“农民安家贷”、水利贷款、城镇化贷款等一批千亿元规模级产品。

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排头兵。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农业银行把金融扶贫作为重中之重,坚持精准扶贫方略,出台一系列专门政策,统筹用好多种手段,将优质资源、优惠政策、优秀人才集中投入脱贫攻坚战场。截至2020年末,农业银行在832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贷款余额达1.3万亿元,精准扶贫贷款余额达4836亿元,深度贫困地区贷款余额达4891亿元,均居银行业首位。东西部协作扶贫、消费扶贫、定点扶贫、教育扶贫成效显著。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勇挑重担、攻坚克难,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有的还献出了宝贵生命。

服务乡村振兴的领头雁。农业银行围绕打造市场份额领先、服务手段领先、风控水平领先、品牌形象领先的服务乡村振兴领军银行目标,聚焦粮食安全、农业产业、乡村建设等重点领域,出台专项服务方案,加大支持力度。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末,农业银行粮食安全领域贷款余额1844亿元,乡村建设贷款余额11892亿元,乡村产业贷款余额5280亿元,增速均高于全行贷款平均增速。坚持科技引领,大力发展线上化的“惠农e贷”,2021年第一季度末贷款余额突破4500亿元,支持农户300多万户。同时,为1000多万农户建立信息档案,创建信用村近3万个,为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夯实了基础。积极支持“数字乡村”建设,与660个县签订了农村集体“三资”(农村集体资金、集体资产和集体资源)管理平台合作协议,覆盖近9万个行政村。

支持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农业银行紧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落实国家宏观调控部署,优化调整信贷结构,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末,农业银行各项贷款余额突破16万亿元,近年来新增贷款主要投向三农、重大项目、民营和小微企业、先进制造业、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薄弱环节,“两高一剩”行业用信得到有效压降。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末,农业银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1.8万亿元,制造业贷款余额1.6万亿元,绿色信贷余额1.7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7000多亿元,均居同业前列。

数字化转型的践行者。农业银行顺应信息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将数字化转型作为经营转型的核心,为三农和实体经济金融服务插上“科技翅膀”。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末,农业银行线上贷款余额1.6万亿元,增量占第一季度全部贷款增量的40%;手机银行客户数达3.7亿户,月活跃客户数超过1亿户,手机银行成为线上经营主阵地;智慧政务、智慧医院等加快拓展,打响了“农银智慧+”场景金融品牌。目前,农业银行正全力推进数字乡村、智慧营销、企业级业务架构等数字化转型“十大工程”,一个更加高效、智慧、安全的数字化农业银行在加快构建。

70年来,农业银行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劲律动,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辉煌灿烂的成就。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末,农业银行总资产突破28万亿元,各项存款、贷款增长保持同业前列,不良贷款率达1.53%,资本充足率达16.37%。近两年,在英国《银行家》杂志全球银行1000强排名中,农业银行均位居第三,是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得益于良好的经营表现,2019年农业银行成为我国第二家获《银行家》杂志“全球年度银行”大奖的金融机构。

农业银行发展壮大的经验弥足珍贵

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把握今天、展望明天。回顾党领导下农业银行发展壮大的历程,有许多弥足珍贵的经验值得认真总结并不断坚持下去。

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确保正确的发展方向。农村金融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我国金融业的最大优势,是农业银行发展壮大的根本保障。从最初的国家专业银行,到转轨后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再到国际化公众持股的大型上市银行,农业银行改革发展迈出的每一次关键性步伐,都是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坚定不移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结果。在党的领导下,农业银行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成功抵御了各种外部冲击和挑战,实现了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史性蜕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农业银行将坚定不移地把党的领导作为事业发展的“根”和“魂”,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持续提升干部员工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决服从和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坚决落实党中央经济金融方针政策,将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确保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

必须坚守服务三农和实体经济本源,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党领导下的金融事业本质上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这是衡量金融发展成果最重要的标准。从统一管理支农资金、集中办理农村信贷到支持农村商品经济,从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到支持乡村振兴,服务三农始终是农业银行改革发展的主旋律。从支持农业生产到服务乡镇企业,从服务大企业、大项目到支持小微企业,从服务传统产业到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再到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农业银行始终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当好实体经济的坚实后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强调金融要回归本源、专注主业,防止“脱实向虚”,为农业银行做好金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农业银行将矢志不渝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服务三农和实体经济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金融活水。

必须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用改革创新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是农业银行发展壮大的重要经验。70年来,农业银行正是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发展中持续创新,才逐步从旧的经营体制和管理模式束缚中解放出来,走上高效集约、收益风险平衡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农业银行坚持市场化取向,坚定不移建设现代商业银行,通过股改上市建立起现代公司治理架构。农业银行立足国情行情,通过设立三农金融事业部,成功破解了大型商业银行有效服务三农的世界性难题。农业银行坚持科技赋能,推进全面数字化转型,打造了“惠农e贷”等一批深受群众欢迎的金融产品。可以说,农业银行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是解放思想、变革图强的结果。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农业银行将更加坚定地把改革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坚持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持续激发经营活力,不断提升经营质效。

必须树牢底线思维,维护好国家金融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农业银行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稳步前行,靠的就是在党的领导下,统筹运用多种手段,妥善化解各类风险。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三大攻坚战之首,将化解金融风险作为重中之重。农业银行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实施了不良资产“净表计划”等一系列针对性措施,稳妥化解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房地产、大型集团客户等重点领域风险。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中,农业银行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用好各类风险缓释工具,既有力地支持了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又保持了资产质量总体稳定。防患未然才能行稳致远。农业银行将始终把风险防控作为发展的生命线,树牢底线思维,全力维护好国家金融安全。

必须继承优良传统,弘扬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精神。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农业银行发展壮大、创造辉煌的不竭动力。长期以来,广大农行人特别是边远地区员工,克服各种困难,常年披星戴月、两腿沾泥,把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三农事业。在很多高海拔地区和边境地区,农业银行是当地唯一的金融机构,肩负着传导和落实国家金融方针政策的重任,广大员工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的农行担当。福建龙岩分行的饶才富同志在基层40年如一日,累计放贷3000多笔、2.3亿元,没有一笔不良,被誉为“人民的好财神”。湖南保靖县支行的龙俊同志三次主动请缨到湘西山区驻村扶贫,为脱贫攻坚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

迎百年大庆,担百年使命。今天,百年大党意气风发,带领亿万人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阔步前进。新征程上,金融工作肩负更加重要的使命。农业银行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汲取历史经验,继承优良传统,发扬斗争精神,在时代潮流中奋勇搏击,用实干和担当书写金融报国的新篇章。■

三、改革发展是?

      改革发展,就是在现存社会制度下,进行革除、改变不利于社会发展的弊端,实现新的发展趋势,使之更有利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

      改革,指把国家发展中旧的不合理的部分改成新的、能适应客观情况的。例如:技术改革、改革经济体制、宗教改革;改革的实质并不否定现存制度,而是对现存制度加以改良,使之尽量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改”,《说文》释义为“改,更也。”“革”,这里指变革、更改。

       发展,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或指变化的趋势。“发”,这里指扩大。“展”,张开、扩大的意思。

四、发展改革局全称?

发改局的全称是发展和改革局。其中的工作职责具体如下:

拟订并组织实施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提出国民经济发展和优化重大经济结构的目标、政策,提出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手段和政策的建议,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人大提交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

扩展资料

发改局的相关情况

据了解,市县发改局和国家、省发改委机构设置保持一致,主抓地方经济宏观调控和投资项目规划和审批工作,而原物价局职责整合到发改局职责之内,取消加挂的牌子。

新组建成立的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为行政机构,归口发改局管理,由于市县不允许设立部门管理机关,也不允许设立“事业局”,因此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为发改局的挂牌机构。

五、改革发展的对联?

上联:中华崛起迎盛世,送千家昌盛;

下联:巨龙腾飞颂党恩,迎万里兴隆。

上联:改革春潮涌,神州万象新。

下联:穷根踪迹杳,浩气满乾坤。

上联:革故四十春,新时代流光溢彩,万众凝心圆绮梦;

下联:建国七二载,大中华吐气扬眉,百族携手筑尧天。

上联:改革迎来,万象更新民富裕;

下联:竞争开放,百花吐艳国繁荣。

上联:改革创新无套路,

下联:治国理政有章法。

上联:四十年大势走强,启盛世征程,将改革进行到底;

下联:九万里小康如画,展望新特区,用初心开创未来。

六、贵州殡葬改革历史?

3月26日,贵州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贵州省城市公共交通条例〉〈贵州省殡葬管理条例〉个别条款的决定》,这是贵州第六次修正相关法律法规,殡葬管理改革又向前迈进一步。

为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这些年来,贵州不断进行殡葬制度改革,殡葬服务能力持续优化,文明殡葬新风逐渐形成:

殡葬服务设施不断夯实。目前,全省共建有65个殡仪馆(含火化设施)、65个集中治丧场所(不含火化设施),79个经营性公墓,28个城市公益性公墓和5750个农村公益性公墓,城乡群众治丧、安葬条件持续改善。

殡葬信息化建设步入正轨。依托云上贵州平台,对民政部101研究所殡葬信息系统进行本土化改造,有步骤地推动全省使用殡葬信息管理系统,不断完善系统服务功能,提高系统使用率。

移风易俗有效开展。制定丧事活动指引和丧葬礼俗规范,强化红白理事会的规范管理,将殡葬移风易俗要求纳入村规民约,推进文明村镇建设,树立现代文明新风。

惠民政策不断拓展。各地陆续出台惠民殡葬政策,合理界定政府兜底基本殡葬服务和市场选择性殡葬服务范围,适时拓展惠民殡葬范畴,着力推进基本殡葬服务均等化,不断完善殡葬保障体系。全省36个县(市、区)将四项基本殡葬费用(遗体接运、火化、遗体停放、骨灰寄存)减免对象扩大到全体居民,18个县(市、区)扩大到财政供养人员以外的当地居民。“十三五”以来,全省惠民殡葬支出3.63亿元,惠及31.2万人。

七、历史教材改革原因?

对教材进行修改是适应时代发展的结果,也包括还有新的研究成果推翻了原来的历史定论。

拿现在的初中课本和原来的初中历史课本比较一下,就会发现所修改的不只是封面里面的图片更形象多元了。

八、促进秦国历史发展的一次重大改革?

商鞅变法是商鞅于公元前356年在秦国实施的改革,对战国末年秦国的崛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作用:出现了“家给人足”的繁荣景象,全国百姓以私下斗殴为耻,以为国家立下战功为荣,国家战斗力不断增强,富国强兵的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废除了旧的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是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为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九、农业银行历史?

1951年7月10日,中国农业银行的前身——农业合作银行建立,隶属中国人民银行领导,承担金融服务新中国农村经济社会恢复与发展的职责。1952年7月,与中国人民银行合并,职能并入人民银行。

  1955年3月,按照为农业合作化提供信贷支持的要求,正式以“中国农业银行”名称建立。1957年4月,与中国人民银行再次合并。

  1963年11月,根据统一管理国家支援农业资金的要求,中国农业银行再次建立,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1965年11月,与中国人民银行第三次合并。

  1979年2月23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恢复中国农业银行的通知》,中国农业银行第四次恢复建立。    

  1984年6月1日,农业银行引进首笔世界银行贷款。

  1985年6月24日,中国农业银行首次统一行名字体。

  1985年6月25日,中央决定成立中国农业银行党委。

  1993年12月,国务院明确做出“中国农业银行转变为国有商业银行”的决定,中国农业银行开始向国有商业银行转轨。

  1994年4月,中国农业银行向新组建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划转了绝大部分政策性业务。

  1996年8月,根据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农业银行不再领导管理农村信用社,与农村信用社脱离行政隶属关系。

  1999年7月,中国农业银行向新组建的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不良资产。

  2004年,农行第一次上报股改方案。

  2007年1月,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中国农业银行“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的改革总原则,中国农业银行进入股份制改革新阶段。

  2007年9月,农行选择吉林、安徽、福建、湖南、广西、四川、甘肃、重庆等八个省(区、市)开展面向“三农”金融服务试点。

  2008年1月23日,农业银行明确提出“3510”奋斗目标和发展战略。

  2008年3月,农行开始推动在6个省11个二级分行开始“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

  2008年8月,农行总行设立“三农”金融事业部,全面推动全行“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

  2008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总体实施方案》,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2008年11月,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向中国农业银行注资,与财政部并列成为中国农业银行第一大股东。

  2009年1月15日,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2010年4月,中国农业银行启动IPO。

  2010年7月,中国农业银行A+H股于15日、16日分别在上海、香港挂牌上市,实现全球最大规模IPO。

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改革能够推动社会发展的论述有哪些?

(1)改革是在一定社会制度下,为了解决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的某些部分或环节,使该社会制度得以自我完善或持续发展,而对社会体制进行的改善与革新。

(2)改革可以巩固新生的社会制度或使原有的社会制度持续存在并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改革可以为新生的社会制度的诞生作量变和部分质变的准备;改革具有在一定程度上破除旧思想、旧观念、旧风俗、旧习惯,树立新思想、新观念、新风俗、新习惯的作用;改革可以推动经济、政治和文化有某种程度的发展。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上一篇:返回栏目